77.7%公众确认未来十年改革与自身息息相关
77.7%公众确认未来十年改革与自身息息相关
2013-11-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admin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称《公报》)正式对外公布,其中诸多新提法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与讨论,尤其是公报中出现多达59次的“改革”一词,更是让国人对未来充满期待。11月15日,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的全文公布,一幅全面深入的改革路线图清晰呈现在公众面前。
《公报》与《决定》中的哪些改革提法让公众印象深刻?未来10年,公众最关注哪些领域的改革?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对1664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关注三中全会以及对外发布的《公报》与《决定》,69.2%的受访者看过《公报》、《决定》以及相关解析的新闻。受访者中,80后占36.9%,90后占29.8%,70后占18.8%。
诸多改革提法中,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最受公众关注
调查发现,在此次有关改革的提法中,最让公众印象深刻的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24.6%),排在第二位的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16.4%),排在第三位的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9.9%)。
其他受公众关注的改革举措还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8%)、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9%)、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5.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5.2%)等。
今年30岁的贺新翔,在2006年上大学期间就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这些年的打拼,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文化活动策划的实施、演出设备的租赁销售代理等相关领域也算做得小有成绩。贺新翔特别关注这次三中全会以及相关文件中关于创业与企业发展方面的改革措施。“我当初创业时,就遇到了注册资金的门槛,需要筹集100万元才能注册公司。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简直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如今的改革措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这对许多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
贺新翔也很关注关于反腐败体制与财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反腐败影响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而政府办事公不公正、潜规则流不流行,则直接关系着企业能否存活得好;另一方面,目前中小企业的税负有些重,希望政府在关于税收等领域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能落到实处,给中小企业留出更多做大做强的空间。”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的蒙古族青年李龙(化名)年仅24岁,已经是一位种田高手了。17岁那年,由于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他中专还没毕业就选择了务农。经过这些年的奋斗,他过上了有大房子、私家车的富足生活。今年,在承包200亩耕地的基础上,他又承包了200亩的水田。最近正是秋收结束后的农闲期,李龙每天会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三中全会相关改革的新闻,“这次文件里关于农村与农民改革的内容很多也很重要,我和身边人都很想知道这些政策最终落实下来是什么样的。”
李龙说,在众多改革措施中,他最关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等相关内容的改革。李龙介绍,他家现在住在一个挺大的院子里,除了日常居住、堆放粮食、停放农机外,还有许多空房。考虑到孩子上学以及老人看病等问题,他计划卖掉部分房子,到县城里买一套房子,农忙时住在村里,农闲时就住在县城的房子里,“以前我很担心这种私下买卖宅基地的行为不合法。现在,中央竟然主动提出要进行这方面的改革。这真是太好了,希望能尽快在我们这儿实施。”
公众对未来10年个人生活的期待:“房价下降”排名第一
三中全会以及对外公布的《公报》与《决定》,对未来10年的改革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勾勒。此次调查显示,在未来10年公众关注的改革领域中,“农村改革”受关注度最高(19.2%),其次是“收入分配改革”(17.2%),排在第三位的是“反腐体制改革”(12.6%)。
其他公众关注的改革领域还有:教育改革(11.2%)、医疗改革(10.5%)、社会保障改革(7.6%)、经济体制改革(6.1%)、户籍制度改革(4.9%)等。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中77.7%的受访者确认,未来10年的改革将会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老家在重庆市酉阳县农村的90后男生吴优,高职毕业后留在了重庆市工作。如今,他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和同事一起“蜗居”在一间小房子里。由于平时工作忙碌,吴优的空闲时间更愿意用在休闲娱乐活动上,所以对三中全会以及相关改革措施的新闻关注并不多。但他同时表示,没有关注并不等于不关心,毕竟这些改革对包括他在内的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吴优脱口而出:“收入再高点。” 吴优算了一笔账:每月租房要花掉400多元,再加上吃饭、交通、通讯、娱乐、人际关系等开销,每月工资几乎所剩无几。“别看我工作了3年多,根本没什么积蓄。而且短短3年,我已经换了3个工作,主要就是因为收入太低,没有什么发展空间,我真担心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北京某法院工作人员张正(化名),从事司法审判工作3年多。在别人看来,张正的工作既稳定、又能解决户口,非常令人羡慕。可是在张正看来,自己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好,“许多人认为,公务员的工资、福利都很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根据前两年公布的北京市人均收入,公务员已经拖了‘后腿’。”
如今,张正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其中2000元花在房租上,而且还是在北京三环边上和人合租的两居室中的一间。对于未来,张正最大的期待就是房价降一点。“我感觉最大的难题就是住房问题。按现在的房价,我可能需要奋斗几十年才能在北京六环以外买一套房子。我有着对法律的信仰与对法律行业的热爱,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中也提到了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我们这些以法律为信仰的年轻人看到了未来施展才能的空间。但是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基本生活都很难得到保障,又谈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公众对未来10年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哪些期待?调查显示,“房价下降”排名第一(18.3%),其次是“收入增加”(15.8%),排在第三位的是“平等享受社保福利” (9.6%)。
公众的其他期待还有:食品安全可靠(8.9%)、看病方便便宜(8.8%)、污染得到治理(7.3%)、找政府办事容易(7.2%)、物价稳定(5.9%)、老有所养(4.8%)等。(记者 向楠 实习生 吴林峰 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