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1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正式办公
[新闻速览]
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揭牌并正式办公,开启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篇章。3月27日,知识产权法庭敲响“第一槌”并当庭宣判。5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8)》称,中国法院已成为世界上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法院,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公信力、吸引力、影响力显著提升。12月9日,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集中宣判周开幕。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春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是第一财产权,也是市场经济的主干。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第一生产力、保护国家的创新能力,司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导。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建立是中国推进司法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的重要步骤,是终审集中解决以技术为主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艰深的科学技术问题,复杂的法律关系问题,特别是举证难、赔偿标准不好衡量、同类案件审判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长期困扰知识产权司法审判问题的关键措施。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案件涉及的技术问题之尖端和法律关系之复杂,堪与任何发达国家媲美。乘开局之东风,必将打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新局面。知识产权审判是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审判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法治的发展水平。国际间重大的知识产权纠纷,通常选择在知识产权司法水平高的国家进行,案件的审理结果也会受到全球普遍关注。司法是话语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的健全、司法水平能力的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呈现在世界面前。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
[新闻速览]
2019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会议认为,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切实加强党组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发挥了表率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
党对司法审判工作的领导深刻地反映了党依法执政的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法,确保其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为了强化党对司法审判工作的领导,2019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精神,在落实党对司法审判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推进司法审判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事实证明,司法审判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就能把握司法体制改革的政治方向,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就能落实到位。只有加强党对司法审判工作的领导,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才能有效地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不断地提高司法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审判的正义价值,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3 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世界执行大会
[新闻速览]
2019年1月22日,由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世界执行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是我国就强制执行工作举办的首个国际会议,共有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与会各方围绕执行前沿问题进行研讨,旨在加强执行领域的经验交流,凝聚有关共识,共同提升强制执行工作水平。会议通过了成果性文件《世界执行大会上海宣言》,充分体现各国在强制执行的现代化发展方面的新观念、新做法、新思路。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洪亮:
权益的生命在于实现,执行是权益实现的保障。如何依法保障诉讼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是世界性难题。
世界执行大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以强制执行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来自2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参会代表济济一堂,展示交流了强制执行领域最先进的发展与改革创新成果。
世界执行大会立意高远。强制执行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而且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执行大会内容务实。围绕强制执行现代化这一主题,大会探讨了信息化、财产调查、司法评估拍卖、信用建设、执行机关设置、强制执行立法新近发展等六个议题。这六个议题既是强制执行的关键,也是中国法院在信息化时代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领域。中国创建的“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等制度,以及与会专家提出的利用区块链认证司法判决以及建立区块链法院的建议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世界执行大会意义深远。会议通过了《世界执行大会上海宣言》,达成了有力高效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构建现代化强制执行制度、保障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等共识。
4 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破产法庭相继成立
[新闻速览]
2019年1月14日,深圳破产法庭成立。1月30日,北京破产法庭成立。2月1日,上海破产法庭成立。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破产法庭成立后,围绕依法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和困境企业救治的任务,依法开展破产清算、重整、和解案件的审理工作,加强债权人权益保护,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防控化解金融风险,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彻底解决困扰我国社会多年的“执行难"问题意义重大。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
在2019年人民法院不平凡的改革历程中,点缀着无数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就包括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挂牌成立的破产法庭。这是促进司法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大喜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喜事,也是优化稳定、透明、公平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大喜事!
破产法官是企业的“白衣天使”。破产法庭建设有助于为失败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司法诊疗服务。破产法庭不是失败企业的“火葬场”,而是亚健康企业强身健体的“保健站”、失败企业起死回生的“专业医院”。
专业法官审理专业案件。破产法庭建设有助于统一裁判尺度、优化裁判资源、提升裁判能力、提高裁判质量,从而铸造司法公信。破产法庭的集中管辖与专业裁判破解了分散管辖模式下的同案不同判难题,培育了破产法官队伍,提高了裁判专业化水平,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破产法官也要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努力实现债权人的公平受偿,也致力于挽救失败企业,少破产、少清算、多重整、多和解。考评破产法官的工作业绩时,既要看破产清算案件的数量与质量,更要看破产和解与重整的数量与质量。
5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五五改革纲要”
[新闻速览]
2019年2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纲要》是未来五年指导人民法院改革规划和实施推进的纲领性文件,旨在统筹推进党中央部署的各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深化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12月17日,全国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会召开,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
许多司法问题,归根结底是司法体制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多年来致力于司法体制改革,为司法公正提供了必要的体制保障。2019年,在原有改革成果基础上,最高法院推出“五五改革纲要”,将2019年到2023年进行的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一举涵盖。
“改革纲要”宏观大气,突出党领导司法的政治意识和司法为民的宗旨,注重司法规律和系统集成,鼓励基层创新和科技驱动力,在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设定上,做到高屋建瓴和脚踏实地。“改革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多方面加强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体现了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政治导向。在服务和保障大局制度体系方面,突出了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在诉讼服务体系方面,就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工作提出深化改革的各项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健全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制度体系。“改革纲要”体现了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系统思想,注重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没有综合配套制度,如驭马而无鞍鞯鞭策,亦如捕鱼而无船舶网罾,司法体制的发展容易遇到阻滞,司法公正的实现也窒碍难行。
6 “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如期实现
[新闻速览]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如期实现。自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以来,人民法院全力以赴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捍卫了司法权威,促进了社会诚信。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荣军:
“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实现,摘除了长期困扰司法公正效果的毒瘤。在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社会条件、环境因素、地域因素、被执行人主观因素等的影响,执行难成了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法院经过三年艰苦努力,执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相当于摘除了损害当事人权利和阻碍司法公正的毒瘤。由最高法提出并实行的各种推进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措施中,核心在于通过与社会诚信体系的衔接,构建了被执行人诚信记录体系、威慑体系和惩罚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以及与其他社会诚信体系的紧密连接,共同构建了中国新型社会诚信综合体系。
“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实现,证明了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提高,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法治是国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民法院通过自身努力,有效落实了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以实际成果证明人民法院有能力、有办法实现司法治理能力的提升。而近年来,人民群众在纠纷解决途径方面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也是法院司法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佐证。
7 法院系统5人入选“最美奋斗者”
[新闻速览]
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决定,授予278名个人、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孙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宋鱼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邹碧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巷口人民法庭庭长黄志丽,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谭彦入选。
[专家点评]
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蒋惠岭:
但凡可以称为“事业”的事情,总与“奋斗”二字不可分割。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事业,是秩序与民心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如此重要的事业,如果没有一批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素质精良的奋斗者支撑,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相当难度。守住如此重要的防线的人,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担当、高超的智慧和能力。信念动摇者守不住,胸无大志者守不住,德才不济者守不住。守不住的人在法院队伍里已是极少数了,真正引领司法事业大合唱的,是那些光荣的奋斗者,是那些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追求、以公正为指针的模范,是那些秉公司法、改革创新的先锋,是那些在司法战线创造非凡业绩的默默耕耘者。
这五位最美奋斗者是法院无数默默无闻奋斗者的突出代表。虽然最美奋斗者的境界并非人人能至,但在他们面前,所有法院同仁的选择一定是:向“最美奋斗者”看齐!
8 司法助推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跃升至31位
[新闻速览]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司法获高分。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去年的46位跃升至31位,跻身全球前40,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10个一级参评指标中,与司法密切相关的“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指标均有提升,“执行合同”指标跻身全球前5名,二级指标中的“司法程序质量”更是获得了满分18分中的16.5分,为截至目前全球最高分。
[专家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时建中:
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内核又是营商环境的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贯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要求,增强企业和企业家对人身财产安全、平等市场地位、公平竞争环境和高效法治保护的期待。司法可以把纸上的法律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律以保障营商环境立法目标的实现,可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以更好地落实营商环境的制度。优质高效的司法制度,有着十分显明的外部效应,在前端强化投资者、竞争者参与市场经营的信心;在后端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确保企业和企业家合法经营活动和正当收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得到及时救济。
我们注意到,为了服务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深化司法改革。一方面,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依托新科技不断激发司法制度活力,全面推行在线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务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的诉讼服务。我们深信,优质高效的司法过程和结果必将转化为营商环境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9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为清华大学师生作专题讲座
[新闻速览]
2019年11月6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周强表示,司法解决纠纷的过程,本质上讲是寻找事实、寻找法律的过程。人民法院要在解决好寻找事实、寻找法律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裁判,实现公平正义。人民法院近些年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动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讲座充分运用高科技、智能化的融媒体演示手段,将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成果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专家点评]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刚志:
周强院长的授课内容不仅回答了司法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还紧密围绕中国审判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对立案登记制改革、员额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内容作了深刻阐述,描绘了人民法院以司法改革实现审判体系现代化的清晰图景。周强院长将“智慧法院建设”概括为“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个方面,介绍了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等审判执行工作智能化成果应用机制,生动展示了我国以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首席大法官在著名学府发表演讲,不仅是法治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路径,也是一国构建本土法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契机。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曾经在波士顿大学发表的演讲“法律之道”,成为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重要文献,构成美国法律研究中社会科学方法之滥觞。周强院长在本次专题讲座中阐发了我国司法改革创新的系列观点,提出了“未来的人民法院将更加智能化,数字正义将是更高正义”等重要论断,将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10 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召开并通过《乌镇宣言》
[新闻速览]
2019年12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召开,论坛围绕“以法治方式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展开交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各国应加强司法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互联网法治建设水平,促进网络空间法治,为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论坛通过《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乌镇宣言》。会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这是中国法院发布的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也是世界范围内首部介绍互联网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白皮书。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吕艳滨:
宣言吸纳了与会各国各地区互联网法治的新成果、新思想、新目标,也全面体现了中国近年来在互联网法治尤其是智慧司法方面的巨大进步。近年来,中国法院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审判执行的各个领域,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智慧司法在服务便捷化、审判智能化、执行高效率、管理科学化、公开常态化、决策精准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为规范司法权力、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其很多方面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在为世界贡献中国司法的创新成果。本次宣言正式吸纳了中国智慧法院建设的大量成功经验,提出要推动完善信息化时代的诉讼制度,加强对法官及其他司法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并尤其强调要遵循科技伦理和司法伦理,既不能盲目排斥新科技,也不能无视司法规律,要维护信息安全、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而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