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开启国家治理新境界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开启国家治理新境界
2016-12-11 来源:南方网 作者:admin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律和道德有着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作用,在国家治理中有其地位和功能。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问题增多,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对于国家治理而言,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不可偏废,需要协同发力。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法治是法律在全社会得到公认和普遍施行的一种社会状态,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有力的引擎。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用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以法治的力量推进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以德治国,就必须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事实上,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和体现,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上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政治生态。
千道理万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四年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全民守法已渐成共识。诸如废止劳教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再审重大疑难案件为沉冤昭雪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都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正在形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从现在到2020年,是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举措保障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同时,领导干部更应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以及道德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示范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加扎实的贡献。(南方网秦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