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助推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去年的46位跃升至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报告》记录中国开展的8项改革措施中,最高人民法院实施了3项,充分展现了中国法院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的担当作为。在《报告》评估周期内,最高人民法院在“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等领域加大改革发展步伐,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中国司法改革成果得到《报告》高度认可。
《报告》显示,在世界银行的10个一级参评指标中,中国的“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指标均有提升,这两项指标均与司法密切相关。
在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执行合同”指标排名中,中国保持全球领先,在190个评估经济体中排名第5位。其中,体现司法制度与工作机制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获得了满分18分中的16.5分,成为全球最佳实践者。《报告》评估周期内,最高人民法院修改完善相关规定,明确休庭、延期审理的次数、程序、时间间隔等,力求提高庭审效率。此外,出台规定推动司法公开,促进立审执工作顺利衔接和高效运行,保障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
《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496天,费用为索赔金额的16.2%,均好于东亚太平洋地区平均水平。世界银行表示,改革让中国成为执行合同效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在评价市场救治退出机制与质效的“办理破产”指标排名中,中国居第51位,与去年相比上升10位。其中,考察现有破产法律制度充分性和完整性的“破产框架力度”指数得分13.5,处于全球先进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被用于评价在投资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法律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中国排名第28位,与去年相比上升了36位。
为强化审判执行破产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出台《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回应世界银行关注的破产问题,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2019年初,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先后设立破产法庭,为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法院工作做到了民营企业家心坎里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董事长 姜 明
人民法院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助推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跃升做了大量工作。一年多来,人民法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迅速、最务实、最接地气,很多工作都做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坎里。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人民法院走在了前列。特别是人民法院重审一批案件、纠正一批案件,让企业家吃了“定心丸”,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法院还大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为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法治化环境。
司法助力市场主体改革创新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 朱列玉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司法政策,助力市场主体改革创新、健康发展,为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人民法院加强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案件办理提速增效,为市场主体高效便捷地解决各类纠纷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法院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依法审理各类涉疫情案件,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违法犯罪,依法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涉企执行、合同违约、企业用工等案件,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体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