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无论哪种法律需求总有一款服务适合你”
北京:“无论哪种法律需求总有一款服务适合你”
2018-09-25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admin□ 法制网记者 黄洁 张雪泓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镇的李大姐近日遇到一件难事儿。李大姐的公婆去世,把房屋留给了李大姐夫妇,小姑子和小叔子也表示放弃继承权,但房屋该怎么过户和确定所属权,让不懂法的李大姐犯了难。这时,邻居向李大姐支招,说镇里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李大姐可以去那里求助……
这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正是目前北京正在构建的三级公共法律体系中的一级。去年以来,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北京市司法局织密法律服务网,打造“实体、网络、热线、项目”四大平台和“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四级实体平台,并与“法治宣传育民工程建设、法律服务利民、人民调解为民、矫正帮教安民、法律援助惠民、视频会见便民”六大工程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公共法律服务“四四六”北京模式。
三级体系:法律服务全覆盖
在距家不到一公里的于家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李大姐见到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杨征。随后的日子里,杨征不仅向李大姐详细列出了房屋过户需要的手续,还带着李大姐及几位家人跑了趟通州区人民法院,帮着他们办理房屋过户的相关事宜。
“以往镇村老百姓有法律方面的事儿要咨询,得跑很远的路。如今,镇村都建起了法律服务工作站或工作室,让老百姓办事‘只跑一趟’。无论哪种法律需求总有一款服务适合你。”北京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规划协调处处长崔冰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北京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起由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共同组成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个不断满足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不久前,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行政副中心的通州区公共服务法律中心,这里也是北京首个落成的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记者在这里看到,中心三层大楼内功能区划分井井有条,一层为法律援助中心,二层是公证处,三层是人民调解中心。来这里办事的群众,可先在一层接待大厅根据自己办理的业务事项自动取号,也可以向人工导办台的工作人员进行事前咨询,实现人工、智能多重服务。更重要的是,以往需要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多头奔波、询问的事项,现在只进“一扇门”就都能办妥。
通州区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科长孟爽告诉记者,在打造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同时,按照全市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架构,通州在全区镇街设立15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在社区(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目前,我区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2018年年底前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全部建设完毕”。
线上线下:满足需求多渠道
8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西直门内南小街的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早上8点45分,12348法律咨询平台的志愿律师们已在工位落座,简短的晨会后,迎接他们的又将是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9点钟,第一通热线接入平台,短短几分钟内,平台监控中心的显示屏便被鲜艳的红色文字“通话中”填满,36个坐席全部进入通话状态,36位专业律师不停拿起电话解答各种法律问题,工位前方的大屏幕上,数字不断滚动更新。
“每位律师平均每天接听30多个法律咨询电话,平均每6分钟到8分钟一个,而每位被咨询人遇到的都是不同的法律问题,考验的不仅是志愿律师的脑力,更是体力。”法援中心工作人员赵明明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在平台两侧的墙上,挂着多面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赵明明的办公桌上还堆放着一叠叠当事人寄来的感谢信。“这就是属于我们12348的甜。”赵明明向记者说起一件小事,平台曾经接到过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的电话,老人说自己在报纸上看到北京有12348法律援助热线,就打过来咨询房产和户口的问题,并想当面向报纸上报道的凌霄律师进行咨询,但因自己刚做过腿部手术,出门需要坐轮椅,出行很不方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北京市法援中心与石景山区法援中心迅速展开工作,协调凌霄上门为老人提供法律服务。随后,凌霄和法援中心的3位工作人员一起赶到了老人家中。在帮老人释法和提出解决方案后,老人激动地握着凌霄的手连连感谢。
“当事人通过拨打我们的咨询专线而有所收获,切切实实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价值。”赵明明说。
据了解,“12348”热线是北京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北京市司法局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织密北京法律服务网,今年6月22日,“12348北京法网”又上线运行,作为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网络平台的门户,它涵盖“北京法律服务网站”“北京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和“北京通”App移动客户端,整合了司法行政各项业务数据,群众既可查询法律援助工作站、调解机构、法律服务所、司法所等业务机构信息,还可对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远程探视五项核心业务进行网上预约办理。“12348北京法网”还搭载了“法律咨询服务机器人”,除提供“即时问答咨询”外,还能提供智能法律咨询,为他们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四四六模式:供给服务多样化
据了解,北京法律服务资源充足,科技人才力量汇聚,同时老百姓的法律需求也非常旺盛,针对这一实际,北京市司法局创新提出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四四六”北京模式,全面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以往我们的司法行政服务往往和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的管理工作密切相连,更多体现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服务,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推动司法行政职能向服务转变的一项重要工程。”崔冰说,近两年来,北京市司法局不断开发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主体,为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司法行政机关虽然仍是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主体,但可以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调解员统筹起来,提供多样化、多种类的公共服务。这样一来,公共法律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更有利于向人民群众提供无差别、普惠制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随着公共法律服务“四四六”模式的推进,北京的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已经从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多重法律服务。群众也可以根据自己法律服务需求的事务大小、复杂程度、紧迫程度,选择就近就便到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或前往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根据获取公共服务信息的日常习惯,选择现场服务、电话热线服务,或者使用“北京通”App公共法律服务模块,北京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12348北京法网提供的网络服务等,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